一带一路跨境电商

oborglobal.com.cn

共同体大合唱“一带一路”十周年-刘虹飞|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发表时间:2024/7/16  浏览次数:1987136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共同体大合唱“一带一路”十周年-刘虹飞|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大合唱“一带一路”十周年-刘虹飞|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共同体大合唱“一带一路”十周年-刘虹飞|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今天,从亚欧大陆的东端到西端,从拉美、加勒比海到非洲大陆,从茫茫大漠到广袤草原……“一带一路”建设正焕发出勃勃生机。10年前,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欧非大陆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一倡议契合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诉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今天,从亚欧大陆的东端到西端,从拉美、加勒比海到非洲大陆,从茫茫大漠到广袤草原……“一带一路”建设正焕发出勃勃生机。10年来,我们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丰硕成果。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持续增长,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无数“连心桥”“繁荣港”“幸福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铺展,让亿万民众的生活从此改变,书写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发展、联动发展、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画卷。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给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不少新挑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各国携手同行,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实现共同繁荣。

千百年前,唐宋诗人每每在西北边疆时的百感交集,都会化作千古诗句传诵至今。如今,站在“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仍旧感慨万千,但再已寻不到“西出阳关无故人”和“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惆怅与伤怀了。10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谱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合作篇章,树立了全球发展与合作新的里程碑。







共同体理念:

为“一带一路”勾画美好未来

“……鉴于有必要促进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因此现在,大会,发布这一世界人权宣言,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1948年12月10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这也是全世界译本最多的文件。

“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这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任务目标中的最后一个,或许也是最核心、最具支撑作用的一个。2023年,《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距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有7年时间。站在当下的坐标点上放眼全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对于如何实现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渴求与探索从未停止。

地区冲突、逆全球化思潮、全球性疫病、气候变化……重重困难之下,我们需要一种理念,让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尝试放下分歧,寻找对抗冲突之外的解决问题方式;让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通过经贸合作、教育交流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让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真正认识到,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只有携手并进才能开创属于最大公约数的光明未来。

2013年3月23日,国家领导人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2023年7月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再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该理念在10年间获得的关注、认可、践行和成效。

环宇攘攘而大道至简,其道的本质就在于“以天下之心为心”。突破全球发展面临的时代困局,改变对于不同类型国家发展必由路径的刻板印象,都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理念,一种站在更高层面、基于更宽广胸怀、来自不同文化视角、秉持正确义利观的理念。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速度最快的、以独立自主模式壮大起来的发展中国家,更作为负责任大国,愿意让世界了解进而理解自身的发展模式,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出中国方案、共享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气派。同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作为承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一带一路”也是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最好方式。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再到“全球文明倡议”,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不断从宏观构想,一步步变为可实现的方案和目标,逐渐覆盖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饱含极高的政治哲学,具有丰富的学理内涵,在构建清晰理论框架的同时,针对具体问题不断提出解决方案,正是这一理念拥有无穷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国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和全人类的未来最重要的“确定性”和“推动力”。

中国的发展道路让世界看到,确实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可以让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稳定的“压舱石”。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认可中国的发展模式,认可其能够实现各国间的互利共赢,能够造福世界。

10年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各国对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等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响应,中国同老挝、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哈萨克斯坦、印尼等国建立起双边命运共同体,亚太、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的蓬勃发展都是有力证明。

10年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像“种子”,既是种在卢旺达的菌草,种在多米尼加的水稻,也是播撒在世界人民心田的理解与友谊。10年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像“良方”,既是航行在大洋上的和平方舟,在科摩罗实施的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更是引领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路标。

10年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像“道路”,既是跨境物流运输网已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老铁路,穿越大洲的中欧班列,更是向世界人民发出的迈向共享“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呼吁与引领。

法国作家索尼娅·布雷斯莱曾感慨地说,自从了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我就在不断思考如何推广这一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擘画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我神往,它唤起了我对不同文明的向往,对自我突破的渴望,以及对人类携手创造美好新事物的期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未来:全球化的世界,每个国家都应积极参与。这个未来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起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布雷斯莱的感慨,并非空穴来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感召下,对话正在取代对抗,协商正在取代胁迫,交流正在取代交锋。目前,已有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加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各类双多边协议倡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不计其数。

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团结起来的人们,正在共同描绘一幅展现友谊合作的最美画卷,谱写一曲讲述民心相通的最动人乐章。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中国学子在各国学府中求索知识,展现青年形象;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创造就业岗位;中国科技工作者帮助欠发达国家增产,消除贫困和饥饿;中国医疗队深入疫病流行地区,对抗病痛与死亡;中国维和力量出现在最危险的冲突前线,维护世界和平……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风云激荡波涛汹涌之中岿然不动,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能堪当砥柱中流,则需要无上的能力、非凡的魅力与不懈的毅力。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中国,高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将始终不渝做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者,坚持公正、合理原则的国际新秩序的推动者,与世界各国并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上阔步前行。

科技赋能:

为共建“一带一路”加装“新引擎”

在巴基斯坦瓜德尔中国专家指导种植的试验田里,菌草已有一人多高,本地的香蕉、大枣、生姜等通过中国专家传授的育种和嫁接技术,成活率、产出率大幅提升,当地的农业技术员开心地吃上了亲手种植的蔬菜。

2018年10月,“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瓜德尔港自由贸易区成立。中方专家的到来,推动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不仅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还提高了瓜德尔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5年来,研究中心在瓜德尔推广传播中国农林技术、培养人才,为当地人带来了荒漠播绿致富的“金钥匙”以及绿色发展理念。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如今的瓜德尔港已从当年的荒芜之地变成了巴基斯坦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这里的发展变化令当地人惊叹。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瓜德尔港正朝着地区物流枢纽和产业基地方向稳步发展,当地民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共同繁荣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出发点,10年来,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不断赋能“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利共赢,助力持续发展道路。在东盟,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在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果斐然,围绕科技创新、5G网络、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也正持续加强。

中国面向印尼、老挝等国开展了北斗应用系列活动;协助泰国打造5G智能示范工厂;在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建设了海外云计算中心……科技领域的合作正在不断拓展。在阿拉伯国家,能源合作正成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和双方合作新格局的重要内容。

中国企业投资、承建的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助力约旦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与沙特国家植被发展和防治荒漠化中心开展合作,综合利用卫星提供多源数据及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助力“绿色沙特”倡议的落地;由上海电气总承包建设的迪拜950兆瓦光热光伏复合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使迪拜减少16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2万多个家庭提供清洁电力。

在非洲,中国医疗队带来的微创治疗技术推动了桑给巴尔医疗水平的进步,通过参与医院事务管理,中国医疗队希望把中塞友好医院建成“西非最好的医院”……中国医疗队以行动促进中非卫生合作提质升级,共同构筑守护当地民众生命健康的屏障。

对于中国的付出与实实在在的行动,国际学者们也看在眼里。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非方主任罗伯特·吉图鲁说,非中科研合作有助于消除非洲大陆的疾病和贫困,促进非洲发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为非洲乃至世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吉图鲁的结论,来自一系列数据。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项目,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领域广泛,援建项目、重大政府合作项目和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的实体企业,都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跨国技术转移、技术贸易和技术人员培训。

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此外,中国与法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将中国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并与多国及多个国际组织在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从理念到实践,一个个蓝图正在变为现实。10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构建起互联互通的全球性平台和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参与国在迎来重要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各异,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其自身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发展挑战;

另一方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使得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大流行病等多重全球性危机叠加频发。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合作成为解决这些复杂问题与挑战、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7年,国家领导人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并宣布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包括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等4项行动。我国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积极响应,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加强前沿、新兴技术研究,前瞻性布局能够引领未来的重点领域合作,以科技创新合作引领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以来,中国与克罗地亚两国围绕九寨沟和克罗地亚普利特维采湖国家公园“姐妹”遗产地生态保育恢复开展了系列联合研究,合作解决了九寨沟震后大面积裸岩边坡植被恢复的重大科技难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合作研究还为相关部门申请“九寨蓝”专属颜色命名权提供了科学依据。支撑这一中克国际科技合作的正是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作为吸引高科技产业、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载体与平台,科技园区合作承载着推动产业价值链重构,催生高端引领、各具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的重要功能。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集聚了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88家,目前已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6个。

近年来,常州结合以色列技术、项目特点,建立了荧光RNA即时核酸检测技术产业化、骨科与运动康复产业支撑等一批技术创新平台。2023年5月,创新园特别推出“Go Israel”品牌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和服务中以两国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以达成更多合作项目。

据统计,中国已与84个共建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支持联合研究项目1118项,累计投入29.9亿元,在农业、新能源、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3家联合实验室;与共建国联合建立了31个双边或多边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分别与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建设了5个区域技术转移平台,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并与8个国家探索建立官方科技园区合作关系。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一带一路”引领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了各国间创新要素的流动、聚集与深度融合,也促进了沿线的共同发展繁荣。让世界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让科技进步真正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以提升人类福祉为目标,“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科技创新合作也必将不断为全人类赋能,持续造福于世界。

人才支撑:

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造血”功能

近日,在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铁路专业知识的老挝首批铁路教师们完成为期1年半的学习,踏上归国之旅。据悉,他们归国后,将为中老铁路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为老挝的铁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支持和帮助老挝培训铁路教师队伍,是着眼于中老铁路建设事业长远发展,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才力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跨越的生动体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的因素无疑应该放在首位。“一带一路”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设施建设、技术、资本、货币、贸易、文化、政策等方方面面,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立体式且万分迫切的。

2018年,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大力培养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等对外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0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区域间深度合作带来福音,更为我国人才工作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机遇。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纷纷发挥优势特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不断解题破局,加速前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由中国高校倡议构建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致力于为人类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合作平台。

自2015年成立至今,该联盟已吸引全球150多所高校参与,其中,中亚国家高校就有18所,为中亚国家提供了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校之间密切联系,实现了更多青年彼此了解、学习借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它的意思是一件事情一步一步地开始,一代一代地实现。中亚国家和中国的关系也是这样子的,一步一步、一代一代,共同发展。

让不同国家的学生互鉴、共享发展成果,正是“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的初衷。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专门成立“一带一路”的研究院等平台对口办学,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国际化人才。

西南交通大学是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铁路人才的高校,在国际化铁路人才培养方面同样走在前列。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同一年,学校就主持参与了“基于‘一带一路’的铁道工程与运输组织国际科技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中国铁路‘走出去’人才培养培训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开始思索国际铁路人才培养之路。

面向国内“输出型”和沿线国家“本土化”两类人才,西南交通大学打造“本研衔接、订单培养、终身学习”三种模式,重构铁路核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10年间,2000余名交通领域管理和技术骨干、4000余名岗位技术能手、5000余名沿线国家轨道交通人才从这里走出,沿着铁轨,奔赴世界。

在2023“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大会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浙大四院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党委书记徐键作了题为《“三院一体”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三院一体’由浙大四院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共同构成。该模式的运行理念是从临床需求导向出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科学研究平台,从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徐键说。

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和受益者。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探索新增长点,已在海外摸索出一套工作体系。如今,中国企业已从单纯的建设者向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转变,真正开始了属地化的进程。

作为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启动了国际化人才集聚专项工程,努力消除人才发展、评价、管理的顽瘴痼疾,为“一带一路”建设释放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中石油将国内人才、本土化优秀人才、外籍人才与合资合作企业人才一道统筹配置,并以项目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不断加大引进海外项目急需的高端人才力度。

专门为国际化人才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岗位职级、人才晋级体系,建立适应国际化业务发展的人才成长通道。2018年,中航国际与埃及政府签署了铁路项目,并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设立铁路优才招生项目,为埃及培养铁路运维人才。目前,两期培训课程共培养了56位铁路专业埃及学生,为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维护积累了一批掌握中国标准的属地化人才。

原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巴德里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在加强本地化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为实现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和加强互联互通的共同目标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能力建设和职业培训,实现了双赢。

2016年11月,“健康快车斯里兰卡光明行”活动启动,这是健康快车活动首次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活动持续一个月时间,累计为斯里兰卡503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健康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交流合作我们能窥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才交流合作的范式。

首先,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外合作平台不断完善。近年来,通过各方努力,已初步形成以多双边为基础,服务六大经济走廊和沿线支点国家的卫生合作战略布局,其中集政府间政策合作、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展会为一体的系列卫生合作论坛发挥着人才交流的重要作用,如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中阿卫生合作论坛等。

其次,中国主动将相关人才输送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健康快车”项目为例,该项目于1997年启动,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健康快车”项目带着医疗人才、设备和技术走出国门,与沿线国家当地医院进行合作,向当地百姓提供慈善医疗。最后,中国与多国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支持各国重点专科中心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援助,在“一带一路”沿线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建平台,聚人心,促融合,共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一带一路”建设人才交流合作中的一大亮点。“异国师徒”的“传帮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人才,让沿线人民共享“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真正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的“天下大同”理念。

@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国科院研究中心、国际科学院组织研究中心、国研政情谋定论道(山东)经济信息有限公司、国科院研(山东)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国稻种芯粮农(山东)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共同体大合唱“一带一路”十周年-刘虹飞|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大合唱“一带一路”十周年-刘虹飞|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国稻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集团 http://www.parkchinanet.cn/v.php?info_id=15246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市东城区安外东后巷28号三号楼309室

                邮箱lhfobor@163.com 电话010-64250430 润汇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域名:www.oborglobal.com.cn 2023年10月13-2025年10月13


关于我们       隐私声明      入驻流程      平台协议       入驻条款       隐私保护       入驻须知       服务保证      领导班子      联系我们